湖南5部剧目入选全国展演
时间:2025-10-09 文章来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为弘扬戏曲艺术本体,传承戏曲艺术精粹,推动高腔剧种传承发展,加强戏曲院团交流合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将于11月上中旬在江西省抚州市举办“2025年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南方片区入选作品展演。湖南省5部剧目将在此次展演中精彩亮相。
其中,湘剧《白兔记》、常德汉剧《杨八姐闯幽州·拦马》入选2025年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作品;衡阳湘剧《拨火棍》、常德汉剧《打鞭》、花鼓戏《龚伢子缝衣》入选“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南方片区作品展演。
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高腔剧种传承发展,加强戏曲院团交流合作,为高腔剧种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南方片区展演,是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的代表性作品约30个进行展演。申报作品要求应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公布〈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的函》中所列作品。
湘剧《白兔记》
选送单位:湖南省湘剧院
湘剧《白兔记》以刘智远负义与李三娘坚贞为核心冲突,通过磨房产子井台会子等经典情节,构建中国传统伦理叙事的典型范式。剧目既承载明代以来戏曲文化积淀,又通过忠孝主题的戏剧张力,展现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兼具文学性与道德教化意义,成为南戏活化石传承中的忠孝史诗。
声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高腔体系融合弋阳腔的粗犷与昆腔的婉转,形成独特的湘剧声腔特色。特别是[高拨子]唱腔的运用,既保留南戏一唱众和的传统,又通过湖南方言的咬字润腔,赋予剧目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实现声腔艺术的创新。
该剧的表演涵盖生、旦、净、末、丑全行当体系,李三娘、刘智远以唱腔见长,小将军刘承佑作为娃娃生行当代表,需唱做并重,通过唱舞结合塑造灵动可爱的孩童形象。表演中融入现代舞蹈元素,在传统程式基础上增添活泼童趣,完整呈现了湘剧表演程式的精髓。
常德汉剧《杨八姐闯幽州·拦马》
选送单位: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
汉剧《杨八姐闯幽州·拦马》一折,讲述了宋代时期三关元帅杨延昭被内奸王强用药酒灌醉、绑架辽邦后,杨八姐女扮男装潜入幽州,与失落辽邦多年、隐身于御酒作坊、伺机报国的孟雄拦马相认,并一起救出杨延昭,该剧是常德汉剧经典优秀传统剧目之一,以诙谐幽默的打斗及长板凳功技巧展示为该剧的独有特点。
衡阳湘剧《拨火棍》
选送单位: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湘剧《拨火棍》属于“杨家将”故事中的一折,讲述了宋代时期杨府中一位烧火做饭但武艺高强的丫鬟杨排风,为救杨宗保主动请缨去往三关杀敌报国,最终得胜而归。该剧是一出情节动人、表演精彩、寓意深刻的优秀传统剧目,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新时代赋予戏曲艺术新使命的需要。
常德汉剧《打鞭》
选送单位: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
汉剧《打鞭》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为了挽救赵氏孤儿,程婴与公孙定计,一个舍子,一个舍命,在公堂之上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剧中“拗马军”等表演技巧堪称一绝,“拗马军”系借用牙牌谱名,指演员用帽、须、手、足做正反向的交叉转动,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外化。
花鼓戏《龚伢子缝衣》
选送单位: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花鼓戏《龚伢子缝衣》讲述了小丑恭伢子学艺不精、吹牛夸口最终裁坏贵族小姐嫁衣闯下大祸的故事,告诫世人要虚心学艺、踏实做人。该剧以衡州花鼓戏川调和丝弦小调演唱为主。小丑恭伢子的白口、做工为重头戏,设计的量布、裁衣、缝衣等无实物表演技巧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小旦活泼可爱的扮相,娇俏调皮的唱腔和机灵古怪的表演程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戏特色。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ggwh/202509/t20250930_338190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