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探索“村晚+”模式实现乡村文化产品主客共享
时间:2024-02-19 文章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去年以来,六安市共举办四季“村晚”600余场,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村晚+文化”。紧扣“大地欢歌迎新春 五谷丰登庆丰年”主题开展市县乡村(社区)村晚,包含舞蹈、黄梅戏、舞狮等村民自编自导的多种形式表演。发挥乡村农耕特色,结合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将“村晚”搬入田间地头,使四季“村晚”更具“乡村味”。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入选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翁墩乡杨公村上榜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村晚+非遗”。将非遗年货节等传统非遗节庆活动与四季“村晚”融合,植入特色大别山盆景、六安竹编、霍山根艺书法等非遗技艺展示,展演皖西庐剧、大别山民歌、锣鼓书、灯歌等10余项非遗民俗,展销徐集花生糖、金寨红薯干、叶集空心挂面等非遗美食,将“村晚”舞台搭建成非遗展示平台。
“村晚+推介”。将“村晚”向景区景点、文旅街区、民宿集群等旅游集散地延伸,依托四季“村晚”搭建旅游宣推平台,设置“社区乡村春晚大联播线上直播间”、线上年货节直播,推广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年味六安—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共销售特色产品20余万元。六安“村晚”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原创歌舞《咱们村里有春晚》先后4次登上央视舞台。
原文链接:https://ct.ah.gov.cn/zwxw/qswlxxlb/805133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