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培训会在通化市举行
时间:2023-06-17 文章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6月15日,全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培训会在通化市杨靖宇干部学院举行。会议落实今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要求,部署当前及今后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启动全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吉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辰源在会上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把握理解新时代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持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焦全省实际,统筹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对于统筹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张辰源从制度建设、设施提升、提供服务、社会参与等六大方面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城乡的制度保障体系,做好《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制定落实好《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实施好配套政策。
要夯实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档升级,尽快补齐县级设施建设短板,尽早实现达标,加强乡镇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提高利用效率,稳步推进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要顺应时代发展。强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提升,抓实群众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重视免费开放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策划主题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省图书馆、省文化馆要切实发挥好行业龙头作用,加强对市县的业务指导,切实完成好中央下达的年度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建设任务,利用好吉林文旅云平台,开展好场馆的线下体验服务。
要拓宽服务渠道。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社会参与方式,提升文化志愿服务能力。
要建立对接机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准有效,建立需求征询机制,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建立参与决策机制,以公共文化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契机,建立专家和群众参与服务供给、业务管理等方面决策机制,有助于公共文化单位科学决策,助力更好实现公益目标。
会议下发了《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行动方案》,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宋咏对行动方案进行简要说明。近几年,公共文化新空间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与传统公共文化阵地实现了功能互补、资源互动、工作互联、错位发展,深受社会好评,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截至目前,我省各地已经建设了一些类型各异的文化新空间,为全省系统性推动此项工作积累了经验和做法。
此次全省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行动,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新空间建设在新时期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厘清了工作任务、推进路径和建设目标,围绕“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放思想、上下协同推进、注重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明确了行动要求和保障措施。
为鼓励引导各地加强新空间建设,将从2024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全省年度十佳城市书房、十佳文化驿站评选活动。通过此次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行动,吉林省将在全省打造一批空间美化、功能优化、供给丰富、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群众欢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新空间,逐步实现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资源互通、工作互联、错位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会上,全省各地区文旅局分管领导围绕公共文化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网易数字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就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进行了授课。
培训期间,参会人员先后到通化市金厂镇“悦空间”、江南小镇“悦空间”、佟佳江“‘悦空间’城市书房”、通化市科技文化中心等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进行实地观摩。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各市(州)、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分管负责人、省内各图书馆、文化馆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原文链接:http://whhlyt.jl.gov.cn/stdt/202306/t20230616_87256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