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管理

广西自然博物馆完成馆藏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器文物评估定级工作

时间:2025-09-28 文章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根据自治区文物局统一部署,2025年9月17日至18日,广西自然博物馆组织开展了馆藏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器文物评估定级工作。此项工作是该馆加强馆藏文物规范化管理、推动文物保护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治区文物局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定级工作,统筹协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文物安全处、广西博物馆协会,特邀山东大学王伟教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馆员、广西民族博物馆姚艳燕副研究馆员三位资深专家组成定级专家组,对该馆精心遴选的551件(套)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器文物进行现场鉴评与等级认定。

  

  专家组对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进行现场评估定级

  

  专家组对石器文物进行现场评估定级

  经专家组科学严谨的鉴评,最终推荐3件手斧定为一级文物、人类遗骨和石制品等58件(套)定为二级文物、广西剑齿象化石等422件(套)定为三级文物、刮削器等68件(套)定为一般文物。此次评估结果体现了广西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专家组就定级意见进行集中反馈与说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荐定为一级文物的3件手斧均出土于百色盆地距今约80万年的原生网纹红土地层,属中更新世时期。这些手斧制作工艺精湛、形态对称、加工技术成熟,是东亚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具有典型阿舍利技术特征的代表性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百色手斧的发现,有力挑战了旧大陆东侧早期人类技术停滞的“莫维斯线”假说,实证了东亚古人类与西方同期人群相当的技术能力与认知水平。其余推荐定为二级、三级的480件(套)文物,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展示意义。

  专家组一致认为,广西自然博物馆在古哺乳动物化石与旧石器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本次定级工作科学、规范、严谨,将为该批文物的后续保护、深入研究、陈列展示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与制度保障。

  此次文物定级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是对广西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推动该馆文物保护与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下一步,广西自然博物馆将继续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持续深化馆藏文物征集、保护、研究与利用工作,不断挖掘文物蕴含的科学与文化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更大贡献。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wlt.gxzf.gov.cn/zwdt/gzdt/t2600287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