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强“一城四镇三村”文物保护利用:条例施行奠定基础,活化利用焕发生机
时间:2025-09-28 文章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作者:佚名
2025年9月23日,海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苏启雅出席发布会并就“一城四镇三村”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海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南“一城、四镇、三村”——即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三亚市崖城镇、儋州市中和镇、文昌市铺前镇、定安县定城镇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三亚市保平村、文昌市十八行村、定安县高林村三个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海南省政府批复,这标志着海南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统筹做好“一城四镇三村”的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成为当下重要任务。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苏启雅
苏启雅表示,“一城四镇三村”留存有大量的文物,为了统筹做好“一城四镇三村”的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省旅文厅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已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为我省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提供法律保障;《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目前已通过海南省和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儋州市编制了《中和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系统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指导市县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海口市完成秀英炮台、琼海关旧址等7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实施琼海关旧址修缮、海瑞墓陈列布展等工程,推进丘浚墓安防、福兴楼修缮等项目。三亚市完成崖城学宫一、二期修缮及安防建设,编制《孙氏宗祠修缮及风貌提升勘察设计方案》。儋州市完成桄榔庵遗址考古和纪念馆建设、东坡井环境整治、12处东坡书院石质文物修复,推进儋州故城城门加固、城门周边考古。文昌市2009年至今投入813万元修缮铺前老街40间骑楼;十八行村划定保护区域、修缮旧房、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定安县2015—2019年投入1000万元修复定安县衙;2023—2024年投入120多万元修缮故城北门城墙;2025年拟投226万元修缮王映斗故居;2015年投入1000多万元修缮高林村张岳崧故居等。
三是指导市县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海口市骑楼老街每月举办非遗展演、快闪等活动,承办欢乐节、美食节等;非遗展示馆开设研学课堂。三亚市活化文物功能,在保平村举办庙会、崖州民歌传习活动,在古城开展开笔礼、音乐节等,提升崖州知名度。儋州市完成东坡书院专题展,推动东坡文化旅游区创5A级景区,2025年6月实施《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投入资金完成多项文保项目。文昌市谋划2025年铺前骑楼改造项目,十八行村借灰塑吸引高校开展研学与宣传。定安县高林村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举办“探花杯”诗词赛,创建文化礼堂与书法培训班。定安县衙建成2A级景区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琼剧体验与实景演出。
苏启雅表示,下一步,省旅文厅将继续推进“一城四镇三村”的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
一是推进“一城四镇三村”规划实施。将根据《文物保护法》《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联合省资规厅、省住建厅,推动“一城四镇三村”规划落地,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二是强化文物保护支持。支持海口加快华侨博物馆、骑楼夜游经济提升等项目建设;支持三亚加强文物维护、环境改善、安全防范等工作;指导儋州完成儋州故城、丽泽书院等重要文物保护修缮;指导文昌严控十八行村风貌,统筹传统建筑修缮与文旅发展;指导定安将故城保护纳入省“十五五”规划,修缮故居与城墙;完善高林村设施,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三是持续促进文物活化利用。指导海口持续做好南洋文化、骑楼文化宣传;进一步探索优化骑楼老街讲解服务与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价值;指导儋州推动东坡文化旅游区创5A级景区,开发东坡文化旅游线路;指导文昌引入企业合作,推进铺前老街商业运营与文旅开发;指导定安招商引资开发故城文旅项目;提升张岳崧故居展陈,建设高林村村史馆,系统修缮重要传统建筑结构,保留历史风貌并转化为多功能空间。
(编辑: 孙洁)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whww/202509/t20250923_39355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