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内参

文旅赋能谋发展 带动就业促增收

时间:2024-09-25 文章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坚持实施“生态立州、文旅兴州”思路,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四大品牌体育赛事为引领,以“四大提升”“三大行动”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壮大文旅产业、开展业务培训、创新业态发展等手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产业就业增收。重点实施“12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全州现有A级旅游景区24家;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35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家;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4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01家。

  强化政策引导稳就业

   先后制定印发《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海北州加快文旅行业恢复发展10条措施》《海北州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二十条措施》,出台《海北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实施细则(试行)》,对广泛吸纳就业、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提出要求,通过送政策、送补贴、送培训等行动,吸引群众参与到文旅行业中来,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2022至2023年下达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481万元,2024年资金1192万元即将下达;2024年州财政安排298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4万元非遗传承人及非遗项目补助资金,助力扶持文化产业振兴。

  开展业务培训帮就业

   为帮助就业者更快适应工作岗位,了解文旅行业发展现状及涉旅服务具体要求,近两年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先后举办青海湖示范区旅游住宿企业骨干、海北州文旅企业服务技能、乡村旅游运营管理专题、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精准交流等培训班,围绕职业道德、礼貌礼仪、政策法规、服务规范、行业服务等内容对文旅行业服务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提高了全州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从业热情,持续更新理念,提升技能,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就业。

  创新业态发展抓就业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按照自愿申报、动态管理的原则,重点扶持同宝山生态旅游暨红色研学基地、阿咪东索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举办青超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非遗融合发展,活动期间非遗产品销售额达上万元。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展演,组织非遗传承人赴西宁参加非遗购物节活动,销售额达7.6万元,有效促进“非遗+产业”融合发展。

  壮大文旅产业促就业

   积极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促进文旅产业实现提质升级,反哺农牧民群众增收。推动环湖北岸5个生态体验点建设运营并提质升级,加快克土望绿亭治沙示范区建设进度,通过设置免费摊位,投入马匹、藏羊、牦牛、骆驼,丰富旅拍、热气球、科普研学等体验项目,5个观景点累计接待游客67.98万人次,实现收入1658.92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171人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全力打造青海省乃至西部地区红色旅游标杆,省州县三级联手创建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上下联动、协同推进、齐抓共管,景区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持续完善,今年发布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十免费+五优惠”惠民措施,有效带动景区消费,带动周边670名农牧民就业增收。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dffc/232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