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行业

​非遗传承 青春接力

时间:2024-08-09 文章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非遗课堂上,京剧妆造老师正在授课。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随着暑期的到来,四川成都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非遗课堂。一时间,成都各类机构推出的非遗课程一经推出便被“秒空”。对非遗充满热情的年轻群体正通过实际行动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活力。

  7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了免费非遗课程,在上线的一分钟内即被抢订一空。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员为“90后”“00后”,热爱非遗的他们走进非遗保护场所,为非遗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据悉,今年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动非遗传承人开设公益课程的第二年,共推出了10门非遗课程,下一步还将联动各区(市)县,进一步扩大课程开设的范围,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非遗。

  古老的川剧也备受年轻人喜爱。在成都三花川剧团,尽管夏日气温飙升至30多摄氏度,观众席上座率仍超过80%,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剧团舞台的旁边是开放式化装间,透过化装间看过去忙碌的后台一览无余。因此,后台也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他们手持摄像装备记录川剧后台的点点滴滴。被这份热爱感染的演员也练就了“一心二用”的功夫,一边化装一边解答他们对川剧的一切好奇问题。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自发加入到非遗传承中来。蜀派古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戴茹的另一个身份是成都古琴文化学会的会长,该学会于2022年发起在川大学生“千人计划”,所有在川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可凭学生证和身份证报名,在成都古琴文化学会免费学习8个课时的古琴课程,如今已培养300名学生。曾经坎坷的学艺之路让戴茹为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广开方便之门。她告诉记者,学会不仅免费教学,还为学员提供课余免费练习的机会。除了“千人计划”和每月一次的古琴文化普及讲座,她还连续7年录制教学视频,这些视频的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

  年轻人还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视角。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四川峨眉武术传承人凌云及团队现身巴黎,“中国功夫”的精彩表演让中华文化在海外绽放光彩。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目前正探索拓展非遗项目线上传播渠道,构建非遗宣传矩阵,让更多正能量的年轻传播者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文化自觉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彭云思看来,“非遗+年轻人”蕴藏着巨大潜力。她透露,未来成都还将充分利用非遗传习所等场馆,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的保护传承者。

  “仅免费资源无法满足全社会对非遗体验和学习的需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李锦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成都漆器工艺厂、道明竹艺村、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等均长期开设有非遗体验课程,定价大多仅为几十元。李锦认为,未来四川各地更应充分发挥非遗的教育功能,瞄准年轻人和亲子游市场发力,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元的非遗体验路径。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4/8/9/82f947c01e5d4022b450b3bf9f6ee7e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