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时评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调研

多措并举打造青海省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时间:2023-11-02 文章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今年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双减”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博物馆研学成为了研学游的一大亮眼的板块。根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青海省博物馆不断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精心策划和开展主题夏令营、研学游等文化活动,多措并举积极打造青海省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拓宽合作渠道,优化资源供给。作为城市文旅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博物馆研学游不仅能让青少年体会到城市文化内涵的核心,也将为推动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实践路径。青海省博物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功能,结合工作实际,拓宽合作渠道,为成都“行读”研学团队、青海万科陪伴季——小业主博物馆研学团队等省内外研学机构提供了“舞蹈在彩陶上的精灵——彩陶纹饰绘制”“高原上的彩虹民族——粘贴土族娃娃布贴画”等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项目。通过定制参观路线、提供分众化讲解服务和手工互动体验等活动内容带领省内外研学学员们了解青海历史文脉,感受多元民族文化,让青海省博物馆成为研学旅行的必经“打卡地”,打造研学基地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品牌活动。不同于学校教育,博物馆研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沉浸”,暨借助藏品、展览和数字化等手段进行多角度展示,让青少年在活动中自主进行观察,在了解藏品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将所见与所思相结合,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今年暑期期间,青海省博物馆助力“双减”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育人功能和教育引领示范作用,举办了青海省博物馆“第八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以文博夏令营的方式,设置互动体验、展厅试讲、实地研学等环节,让更多孩子们了解家乡历史,学习传统文化,争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不断充实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在七夕当天,结合“七夕”传统节日习俗,开展“浪漫七夕 纤云弄巧——博物馆里过七夕”特别活动,通过“发簪”“团扇”“刺绣”等DIY制作活动让观众了解七夕的节日内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优化参观体验,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暑期期间青海省博物馆不断优化暑期接待工作,通过调整预约制度、增加进馆参观人数、优化馆内参观环境等措施不断提升省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并针对博物馆讲解需求大的情况,增加了青博志愿者团队讲解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讲解服务。对来青海省博物馆进行研学的学生团体,给予更多关注,并尽可能提供好讲解服务。在暑期期间,共接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团队、陕西师范大学、西宁市第十二中学、共青团海南州委、胜利路小学等省内外研学团队30批以上,服务学生2000余名,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历史文化,品读中华文明的“第二课堂”。

   目前青海省博物馆也在积极推进“第三批青海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的有机结合;申请专项资金打造“模拟考古”空间,为青海省博物馆研学游活动注入新活力;引入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公益性研学游活动等……在未来,青海省博物馆将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推出优质教育课程,盘活内外社教资源,着力打造研学游打卡地,促进我省博物馆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98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