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央补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时间:2023-07-09 文章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支付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21〕230号)和《财政部关于下达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22〕86号),2022年中央下达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共4081万元。其中,重点项目补助费1190万元,一般项目补助费2891万元。
重点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按照履约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开展保护传承活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建设工作成效自评、课题研究、出版图册、非遗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传承体验设施租借或修缮、非遗小镇及传统村落建设、学术研讨会、教育培训、展览展示宣传、结合羌历年举办成果展、加大交流传播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保护羌族文化多样性,推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带动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一般项目补助费主要用于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
(二)省内资金安排、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2022年6月30日,以《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下达2022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川财教〔2022〕63号)文件分解下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4081万元,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补助17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补助1014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5%;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补助2188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4%;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183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补助32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8%;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补助费20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并分项目下达了绩效目标任务。
2022年资金安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5个,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单位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87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名额8人,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5个班次。资金安排如下图所示: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22年中央补助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4081万元,实际到位4081万元,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2022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4081万元,执行数2582.04万元,预算执行率63.27%。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补助176万元,执行数176万元,预算执行率100%;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补助1014万元,执行数512.52万元,预算执行率50.54%;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补助2188万元,执行数1341.98万元,预算执行率63%;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183万元,执行数183万元,预算执行率100%;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补助320万元,执行数210.2万元,预算执行率66%;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补助200万元,执行数158.34万元,预算执行率79.17%。
综上,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执行率达到100%外,其余均存在执行率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补助1014万元,执行项目资金512.52万元,项目资金执行率50.54%,未支付原因主要是受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影响,各地均存在非遗展示展演以及培训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被临时取消的情况,加之传习基地展陈设计正在实施中,资金未能按预期进度执行,执行进度滞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补助2188万元,执行项目资金1341.98万元,项目资金执行率63%,未支付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进度延缓和推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补助320万元,执行项目资金210.2万元,项目资金执行率66%,未支付原因主要是项目正在拍摄阶段,尚未完成,暂未开展验收工作,省非遗保护中心将加快推进项目的拍摄和制作,按期完成记录工作并提交验收,实现绩效目标;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补助200万元,执行项目资金158.34万元,项目资金执行率79.17%,未支付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原计划于2022年3月开班,历经3次延期,于2022年12月开班,2023年1月完成培训。四川大学近期完成培训目标与任务,项目待验收,故2022年预算执行率较低。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项目资金基本能够按照《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314号)以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开支项目资金,按照项目实施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资金预算使用资金,账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基本规范,支付依据和开支标准基本合规,专项资金使用做到了专款专用。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受疫情影响,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使用率不高,总体资金执行率为63.27%。
如在5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8个项目因疫情影响执行率为0,部分项目资金执行率低,执行进度较缓慢。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共10个。1个完成指标值,7个超额完成指标值,2个指标部分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名额8人,项目正在拍摄阶段,尚未完成。未完成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项目启动较晚;二是部分项目地处偏远,民俗类项目需在特定时节拍摄;三是该项目于2022年6月完成招投标工作,且合同约定拍摄期为一年,目前拍摄工作正有序推进。
计划开展非遗展览展示活动100场,实际开展39场,差额61场,未完成原因主要是工作进度受疫情影响。
(2)质量指标
共3个。2个完成指标值,1个未完成。
未完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项目启动较晚;二是目前该项目拍摄工作正在实施中,将于2023年完成全部记录工作并提交验收。
(3)时效指标
已基本完成。除个别项目因疫情原因推进不够及时,整体项
目均在年内完成预算执行及绩效目标。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非遗衍生产品的持续开发,促进相关产品销售额提高;非遗传承体验中心的建设,促进非遗与旅游更加融合,极大助力当地旅游收入增加和乡村振兴良好局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社会效益。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意义重大。经过项目实施,非遗传承后继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推动了我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发展。
(3)可持续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通过安排和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转化利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经自评,参加研修培训的非遗传承人满意度达95%;非遗展演活动现场观众满意度达95%;羌区群众对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总体满意度达90%。满意度总体良好。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均按前期设定目标执行,未偏离绩效目标值,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金支付未达标的情况,主要原因为部分活动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开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一是加强项目绩效目标设置、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方面业务培训;二是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到预算编制与预算内容相匹配,提高预算金额准确性;三是加强对各地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执行到位,管理更加规范。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对绩效自评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整改情况督查,跟踪问题整改进度,检验整改效果,并将自评和整改情况作为下年度中央转移支付预算项目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自评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或绩效较差的单位,从严从紧控制下年度预算项目和资金安排。
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区域绩效目标自评表 | ||||||||
(2022年度) | ||||||||
转移支付(项目)名称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 | |||||||
中央主管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
地方主管部门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 资金使用单位 | 项目实施单位 | |||||
资金投入情况 | | 全年预算数(A) | 全年执行数(B) | 预算执行率(B/A×100%) | ||||
年度资金总额: | 4081 | 2582.04 | 63.27% | |||||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 4081 | 2582.04 | 63.27% | |||||
地方资金 | | | | |||||
其他资金 | | | | |||||
资金管理情况 | | 情况说明 |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 |||||
分配科学性 |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分配工作的函》据实分配 | | ||||||
下达及时性 | 及时下达 | | ||||||
拨付合规性 | 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拨付资金 | | ||||||
使用规范性 | 资金使用单位严格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和内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 | ||||||
执行准确性 | 严格按照上级下达预算金额执行,不存在执行数偏离预算数的问题 | | ||||||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 一是绩效目标与资金预算同步下达,二是预算执行中对照绩效目标做好绩效监控,三是执行完毕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 | | ||||||
支出责任履行情况 | 省级、市(州)严格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定,认真履行支出责任,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 | ||||||
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 总体目标 | 全年实际完成情况 | ||||||
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履约保护、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等年度任务进行补助,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 根据财政部下达的22个绩效指标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10个指标全面完成,9个指标超额完成,2个指标部分完成,1个指标未完成。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大部分非遗展览展示活动被临时取消;二是个别传承人记录项目需在特定时节拍摄,项目启动较晚;三是目前传承人记录拍摄工作正在实施中,待拍摄完成后才能验收是否合格。总体绩效目标较上年有大幅度提升,对绩效指标完成较差的,省厅将对市(州)支出进度进行督报。 | |||||||
绩效指标 | 一级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值 | 全年实际完成值 | 未完成原因和改进措施 | ||
产 | 数量指标 | 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年度保护任务数量 | ≧45个 | 52个 | | |||
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人数 | ≧5人 | 8人 | 个别传承人记录项目需在特定时节拍摄,目前拍摄工作正在实施中 | |||||
研培计划培训人次 | ≧90人 | 103人 | | |||||
研培计划培训班次 | ≧4期 | 5期 | | |||||
补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人数 | ≧80人 | 87人 | | |||||
举办非遗展演活动场次 | ≧50场 | 652场 | | |||||
开展非遗展览展示活动 | ≧100场 | 39场 | 主要受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影响,各地计划的非遗展览展示活动被临时取消。今年各项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将结合节庆活动时点于12月前全面完成。 | |||||
非遗读本出版数量 | ≧2000册 | 10947册 | | |||||
拍摄非遗宣传片个数 | ≧10个 | 51个 | | |||||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整体性保护相关展示展览活动数量 | ≧1个 | 1个 | | |||||
质量指标 |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验收合格率 | 100% | 0 | 主要是项目正在拍摄阶段,尚未结束,待拍摄工作按期完成后及时开展验工作,实现绩效目标。 | ||||
研培计划合格率 | 100% | 100% | | |||||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补助发放到位率 | 100% | 100% | | |||||
效 | 经济效益 | 非遗相关产品销售额增长率 | ≧10% | 10% | | |||
非遗相关产品种类增长率 | ≧10% | 10% | | |||||
社会效益 | 非遗宣传传播覆盖人群增长率 | ≧10% | 10% | | ||||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宣传传播覆盖人群增长率 | ≧20% | 20% |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对增强非遗保护传承氛围的影响 | 长期 | 长期 | | ||||
对提升非遗社会关注度的影响 | 长期 | 长期 |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 | 参加研修培训的非遗传承人满意度 | ≧90% | 95% | | |||
非遗展演活动现场观众满意度 | ≧90% | 95% | | |||||
当地群众对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总体满意度 | ≧90% | 90% | |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gsgg/2023/6/30/c8a3dc97c38e4752b1926d4b26a39b7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